糖心logo官方网站-糖心logo入口-糖心网页版入口-糖心在线vlog在线观看免费版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创新 >
以标准护航家装行业规范化发展
2017-10-15

  2024年以来,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家装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然而,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普遍面临流程烦琐、信息不对称、增项陷阱、虚假宣传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一套能让消费者和从业者都看得懂、用得上的装修标准,减少信息差,让装修不那么“费劲”。

  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圣都等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及机构,历时数月,于2024年12月发布了《房屋整装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

  《标准》聚焦全案整装,旨在解决消费者在装修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力争成为装修行业的“避坑指南”。从营销到设计,再到施工交付、软装搭配、家具安装、电器配置、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消费者能从《标准》中找到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能有效规范装修企业的服务底线。

  28岁的新婚白领王宁(化名)在某平台看到“全屋整装套餐仅需666元/㎡”的广告,被宣传中“进口环保材料”“30天极速完工”“免费全屋智能系统”等承诺吸引。到店咨询时,设计师当场绘制3D效果图,并承诺签约即送万元家电礼包,王宁当场签订了总价10万元的装修合同。

  施工队进场后,却问题频发。项目经理称王宁购买的套餐内乳胶漆甲醛超标需加价升级,水电改造因“房屋结构特殊”需额外支付8000元,主材展厅样品与到货材料存在明显色差。当王宁要求按合同履约时,装修公司以“合同注明主材品牌为同档次产品”“个性化需求需单独计费”等条款推诿。此外,施工期间三次无故停工,最终工期拖延90天,导致实际花费超18万元。王宁入住后,还发现墙面开裂、智能系统实为山寨产品,投诉至12315后,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

  近年来,装修行业虚假营销问题频发,“挂羊头卖狗肉”“低价获客”“恶意增项”“狸猫换太子”案例层出不穷,部分企业为逐利而弃诚信于不顾,打信息差,以夸大其词的宣传、虚假的承诺,诱导消费者签约付款。消费者难辨别、难维权,深受其害。

  《标准》针对装修行业长期存在的营销乱象,通过系统性规范,为企业划清经营“红线”,为消费者筑牢保障“防线”。

  明确宣传必备内容。《标准》第5.2条要求,装修企业应向消费者展示营业执照、建筑资质、服务流程、装修材料、工艺、主要服务人员资历等必备内容。此外,《标准》第5.2.3条还倡导装修企业向客户提供多个实际装修案例,对案例中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空间规划等进行介绍,便于消费者充分了解装修企业的实力。

  提供证明材料供查验。如何识别装修企业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标准》第5.1.2条创新性地要求,装修企应当在营业场所放置营销宣传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给消费者开辟了进行查验的便捷途径。

  关键内容入合同。装修企业营销人员多,营销物料更新快,如何能保证装修企业宣传、承诺与服务保持一致呢?《标准》第5.2.9条提供了解法,要求装修企业应当如实梳理和归纳营销宣传中的关键服务内容或承诺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写入合同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稳定的消费预期。

  建设实物样板间。实物样板间作为装修企业展示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施工流程、技术水平、装修效果、装修交付内容的实体。《标准》第5.2.8条鼓励装修企业在装修企业门店、展厅、住宅小区、商场等场所设置实务样板间,供消费者参观、体验和选择。

  《标准》即将出台,如何让消费者能更好地读懂标准?如何更好地使用标准,治理行业内的虚假宣传问题呢?

  “《标准》摒弃了晦涩难懂的词汇,采用贴近消费者的语言和词汇,消费者完全可以理解。”《标准》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北京建筑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住建部工程法专家李志国教授表示,征求意见稿内容已经较为完整,消费者可参考,也欢迎多提提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群策群力,标准最终稿将会更加完善。

  李志国建议,消费者可以在接触装修企业的过程中,逐一比对装修企业服务,多看多问,慎重签约。签约时,可以要求将标准作为合同的附件,以约束装修企业的行为。遇到争议时,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装修企业也可以主动选择适用标准,并按照标准内容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